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36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本次交易充分体现了交易平台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优势,极大的方便了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达成交易过程,简化了交易各环节流程。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日本国内能源资源匮乏,严重依赖进口燃料发电。除此之外,根据EIA的报告,日本目前还在考虑通过增加燃煤发电能力,以及重启核电站增加电力供应来带动电价下降。
今年早些时候,又重启了仙台核电站的两个核反应堆。根据EIA的统计数据,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关停了54个核反应堆,其中12个反应堆被永久关停,总计装机7.2吉瓦。然而,国际能源价格的下降却并没有惠及日本的电力消费者。EIA的资料显示,目前日本90%以上的电力来自10大区域公用事业公司,其中每家公司在其区域内都是垄断运营,电力输送、分配和零售汇集一身,消费者因此别无选择,电力价格也是一直居高不下。对电力市场而言,燃料价格的下降无疑是利好的消息。
EIA预计,随着价格的持续下降,未来日本LNG的进口量将持续增长。不过,EIA同时指出,目前日本电力价格的下降还无法完全寄希望于核电重启。广东的售电侧改革继续领先后来者,第四批37家售电公司公示,加上之前三批,售电公司将达到151家。
即便是地方争取,电网公司相对控股的交易中心,加入的也是大发电集团、地方能源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现在而言还为之过早。但是销售电价调整不灵活,过往的经验也不支持销售电价联动输配电价的调整。2015年,内蒙古西部、安徽、湖北、宁夏、云南、贵州6个省级电网开展了先行输配电价改革试点。重庆电力交易中心地方获得股权后,山西交易中心也挂牌,后续以电网公司相对控股形式落地的估计还会陆续出现。
电老虎的肉一般企业惦记不着不过,这是未来的理想状态,据说监审结果出来后,有一些跟常识相悖的结论,简单说就是对于输配成本还是一团乱麻。目前炒得火热的广东电力集中竞价交易,供需双方是针对上网电价、目录电价报价,没有触及输配电价。
可是,电网企业呢?最初针对电网企业的输配电价核定是个大招,也取得了模模糊糊的成就。但是地方根据输配电价确定销售电价后,这部分才算电网让利。但是,别忘了,最了解情况甚至猫腻的还是当地的价格监管机构,外地的和尚不了解当地的经啊。2016年3月,新增输配电价试点区域包括了北京、天津、冀南、冀北、山西、陕西、江西、湖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等12个省级电网及华北区域电网。
2014年,深圳起步到2015年蒙西、安徽、湖北、宁夏、云南、贵州扩围的试点,共降低了输配电费用80亿。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中央级企业电网公司的利益得来也就得来,都是割肉,如果顺便还能滋养地方的经济发展,何乐而不为。最近,河北自己推冀北直接交易,被外界解读为央地之间,央企和地方政府之间在红利分享上的微妙关系。与此同时,广东的交易规则也在酝酿调整,售电公司面临激烈竞争的同时,也要面临更为复杂的交易环境。
去年通过对五个试点省区电网公司开展成本监审,核减了不应进入定价成本的费用大约有164亿,根据成本监审结果,各个试点省区也不同程度的调整了输配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总而言之,多从增量动脑筋吧,存量的红利还是在国资的锅里转。
所以有售电公司暴利一说。遑论电网企业、发电集团都是央企,跟地方的关系更是微妙。
当然,深圳之前输配电价已经压了一部分。肉是割了,但肉或者改革红利还是落在一个锅里,就是国有资产从一个锅转移到另外一个锅里,从中央企业转移到地方。电网的肉很多,包括输配电价、交易中心、调度、结算,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主干输电网的掌控,以及对既有输配电网的几乎掌控与模糊的关系,还有地方政府看重的强有力的投资能力。广东、重庆、贵州、云南,甚至先期没有纳入试点的其它省份纷纷行动,利用各种直购电、协商交易的试点,割的都是发电的肉。央企由国资委管理,通过人事、财务考核设定等级,其中包含是否涉及国有资产流失、国资保值增值等任务。这意味着第四批售电公司公示之后,将有151家售电公司进入市场交易,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不过肉是从发电企业来的,可能烂在集团旗下售电公司的锅里,也可能落入地方国资的锅里。广东经信委9月12日公布的第三批售电公司名单中,公示企业50家中3家未通过。
之前广东已经有三批售电公司经公示进入售电公司目录。导读:肉是割了,但肉或者改革红利还是落在一个锅里,就是国有资产从一个锅转移到另外一个锅里,从中央企业转移到地方。
另外,电改的后续配套文件,包括中长期交易规则、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等触及电力体制核心的规则将进入实践。输配电价成本监审是交叉进行的,为了避免地方电力公司的影响,采取省际交叉方式进行监审。
但现在已经不是拉拢的最好时机,地方的电网投资多已完善,过往电网企业对专线、自备等多是强力政策,现在有口子,这些资产又多属企业自己,会趁机挖墙角自己干,成为改革的动力,也成为推动投资支持经济的突破口,电网企业说也没用。之前一篇地方政府利用电改割肉电网公司的文章,激起众多讨论。广东的竞价交易更多是不动电网蛋糕的前提下,发电企业直接让利用户,中间加进了售电公司。当然,这对电网企业的成本而言,长远是个紧箍咒。
2016年8月31日,国家发改委表示,输配电价试点全国覆盖提前至今年9月启动,到年底前除西藏外各地都将纳入输配电价核定范围。地方政府和中央虽然都是政府体系,但终归有微妙的利益平衡。
广东之外,各地电改试点密集获批后,都在筹划执行方案之前广东已经有三批售电公司经公示进入售电公司目录。
2015年,内蒙古西部、安徽、湖北、宁夏、云南、贵州6个省级电网开展了先行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不过肉是从发电企业来的,可能烂在集团旗下售电公司的锅里,也可能落入地方国资的锅里。
当然,电老虎会心有不甘,通过下属机构以新投资拉拢地方政府。所以有售电公司暴利一说。售电分羹,也要有眼光早进入、有手段占先机,否则后续将逐步被挤出市场。地方政府推动电改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了,粗看好像电改后,红利的肉落入了外人的锅里,其实不然。
所以,现在看到的通过交易降低电价,属于发电企业让利给用户,电网企业让利颇少。输配电价核定将成为各省的标准。
去年通过对五个试点省区电网公司开展成本监审,核减了不应进入定价成本的费用大约有164亿,根据成本监审结果,各个试点省区也不同程度的调整了输配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广东之外,各地电改试点密集获批后,都在筹划执行方案。
但请注意,降低的输配电费幅度不等,也没有直接惠及终端用户。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中央级企业电网公司的利益得来也就得来,都是割肉,如果顺便还能滋养地方的经济发展,何乐而不为。
发表评论